东方豪庭公寓-文化环境全国闻名的北京百货大楼和东安市场隔路相望,这条商业街上还聚集了许多全国知名的商业品牌,就算没有来过也绝对听说过。

北京东方豪庭公寓-游泳池和公寓外观 (3).jpg

王府井步行街

王府井步行街.jpg

从东方豪庭公寓步行五分钟即可到达王府井步行街。正宗北京老字号在此集结,如盛熙福、同陞和鞋店、吴裕泰茶庄及多个品牌。还有新华书店、北京外文书店、北京百货大楼。从步行街南面尽头可直接进入东方广场。

天安门广场

天安门广场.jpg

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坐落于故宫正门的对面。其中包括了很多宏伟的历史性著名建筑,如人民大会堂、国家博物馆等。

国家博物馆.jpg

国家大剧院

包括歌剧院、戏剧场、音乐厅和公共大厅等,是音乐、戏剧爱好者的殿堂。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,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,营造别致的艺术氛围。

国家大剧院作为大型公益性文化艺术机构和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,一直秉持“引领、传承、创新、开放、包容” 的发展理念,已成为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。在经济全球化、文化多样性的当下,我们期待与热爱和关心艺术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加强沟通与联系,通过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合作,呈现高水平的表演艺术盛宴,提升机构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,共同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出积极的贡献!

北京音乐厅

中国第一座现代模式的、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演出场所,曾一度享有“中国的音乐圣殿”之称,多位国际音乐大师在此展现才华。

北京王府井大街推动业态升级 四位一体同频共振

雍和宫

雍和宫-国子监-孔庙 (6).jpg

代表和谐、和平的喇嘛教的代表性建筑,始建于康熙1694年于1744年完工。起初规划为皇宫,后与乾隆年间改建为佛教建筑。

天坛

这一著名的道教建筑坐落于北京城南,始建于1420年永乐年间。整体占地2.73平方公里,包含三大建筑群,严格按照道教理学建设。

北海公园

位于故宫和景山的西北侧,是世界上现存建园时间最早的皇家宫苑。布局以琼华岛为主体,与南岸的团城、北岸的宫苑群遥相呼应。

  核心提示:王府井历经了历史的沧桑,文化的洗礼,经过了中国现代零售商业的启蒙,也见证了北京商业发展的历史变迁。

编者按:2021年,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,百年恰是风华正茂!为此,赢商网独家策划“百年风华 魅力商业”系列报道,聚焦见证国内商业地产不同阶段发展全过程的场所——商业街,梳理全国代表性的8大商业街发展历程,挖掘变迁背后的时代意义。

  从天安门东行,差不多1.5公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王府井商圈入口,这里历经了历史的沧桑,文化的洗礼,经过了中国现代零售商业的启蒙,也见证了北京商业发展的历史变迁。

  在这短短数百米的街上,可以看到包含中国传统商业理念的老字号,也有现代时尚消费的新品牌;有北京传统名吃也有流行的新式茶饮;有普通商品也有奢侈消费品,可以说古老与现代、传统与新潮在这里完美交汇。

  因此,在这里,消费者聚集,游人如织,或购物逗留或会友社交,构成了中国最早的商业生态。

  这就是北京王府井商业圈,灯火霓虹,“留恋处,兰舟催发”。

  王府井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商圈,面对消费结构调整,新的商业竞争环境,王府井商业圈又该如何朝着梦想前进呢?

  王府井商圈的价值

  作为北京唯一一条商业步行街,王府井大街由南向北全长810米,大街两侧分布着700余家零售商业体。

  在这条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商业街上,文化底蕴浓郁,是集商业,服务,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型商业区域,也是最具现实意义上的“黄金商圈”。

  这个商业圈,传统与现代珠联璧合,业态丰富。盛锡福、瑞蚨祥、四联美发、中国照相、亨得利表行等老字号云集,是北京传统商业的发源地。

  这里还汇集了北京烤鸭店、五芳斋、全素斋、浦五房、东来顺等各具特色的著名餐馆和食品店。

  全国闻名的北京百货大楼和东安市场隔路相望,这条商业街上还聚集了许多全国知名的商业品牌,就算没有来过也绝对听说过,例如,全国最大的工艺美术商店、全国最有名的新华书店、外文书店、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照相馆等。

  当然,除了这些单业态品牌,综合的购物中心一样闻名遐迩,例如东方新天地购物中心,连接着金街–王府井商业街和银街–东单商业街,区位优势明显。

  因其东方新天地写字楼是许多知名公司的办公驻地,因此,不少知名品牌都会选在此开店,而便捷的交通环境,也让这里一度成为消费者必逛的购物中心之一。

  近年来,主打年轻、时尚、潮流的一站式港式服务购物中心北京apm,受到品牌方和消费者的双重追捧。资料显示,北京apm所在地的前身是北京东安集团名下的“东安市场”,1998年1月,“新东安市场”正式对外营业。2005年经历过股权变更后,“新东安市场”全部股权归属新鸿基集团。 

  据悉,新鸿基团队经过大量的调研,决定将北京apm的定位调整为年轻、时尚、体验,提出以18—35岁年轻人为目标客户群体的运营思路。现在看,这个经营思路对于让北京王府井商业街重新赢回年轻人的关注,贡献了不小的价值。

  不管白天还是夜晚,王府井商业街区都是人头攒动,一派繁华盛景。资料显示,这条大街拥有亚洲最大的商业楼宇,密度最大、最集中的大型商场、宾馆与专卖店。王府井还是国内商业旅行社联结最近的大型购物场所,国有品牌、老字号最集中之地。与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结为友好姊妹街,使其国际地位和知名度不断提高。

  王府井商圈发展历程

  北京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商圈以故宫为原点,分别是位于故宫西面的西单商圈和东面的王府井商圈,这两个商圈由早期的供应城区市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供应中心,逐渐演化成当今的综合商业生态圈。

  王府井的商业文明由来已久,明成祖时,在紫禁城东侧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,便改称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。清光绪、宣统年间,这里开始繁华,街的两旁出现了许多摊贩和店铺,北洋政府时期,就已王府井称呼整条街了。

  独特的区位优势,多年的商业演化,都让王府井沉淀出商业属性和品牌性格。例如,同升和鞋店,始建于1902年,1932年落户王府井,以经营鞋类产品而闻名。曾经为国家领导人制作皮鞋,是北京著名商标。

  1955年实现公私合营,1988年以东来顺品牌为核心的北京东安饮食公司成立,随着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做大做强,北京东来顺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,

  现在逛北京百货大楼,不仅是为了购物,更是一种情怀和信仰。1995年北京百货大楼建成开业,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店。当时的新闻报道称“1955年9月25日晚上,开业第一天的百货大楼结束营业后,光顾客挤丢的鞋就捡了两大箩筐。”

  用现在的语言来说,那个年代的北京百货大楼“流量”惊人,许多服装、鞋类品牌都曾将北京地区的首销放于此处。

  这里更是“一团火”精神的燃烧点,1988年9月,中华全国总工会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、北京市人民政府、北京市总工会立起“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”塑像。张秉贵是卖糖果的售货员,曾在这里热情为千万顾客服务,刻苦练就了称糖“一抓准”和算帐“一口清”的绝技,被顾客誉为“燕京第九景”。

  毫无疑问,王府井商圈是北京传统商业繁荣的开始,当年提倡的“买全国卖全国”的商业导向,让王府井商业圈成为北京消费者和游客的消费圣地。

  然而,时代在发展,商业在进步,随着商业地产项目在国的普遍开花,物流系统的完善与便捷以及消费意愿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,王府井商圈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。据悉,当年王府井步行街开街时,最高峰时单日客流量达到近90万人,如今,据测算日均客流量在20-30万人。

  王府井商圈当年承载了多少光荣与梦想,现在就带来了多少羁绊。例如,旅游消费导向既是王府井的优势,同时也是商圈进一步发展的瓶颈。一方面,旅游客群结构复杂,加之如上的原因,其消费力并未得以充分释放;另一方面,本地消费者流失现象明显,购买意愿下降。

  有业内人士称,王府井街区要想重现往日荣光,就需要不断通过品牌和业态升级,强化商圈特色。

  王府井这条不长的商业步行街,却走过了很长的商业历程和变迁,如何将这条商业步行街变得更长更宽,更富有个性和魅力,是消费升级趋势下的新命题。

  王府井商圈之变

  纵观王府井百年来的商业历程,不难发现,其一直在寻求商业结构与需求上的平衡,只不过,时代变革之下,其也在商业变革之中。

  针对王府井大街品牌、业态的不断升级之路,不管是否倚重购物功能还是开拓娱乐休闲功能亦或是扩宽文旅功能,王府井都需要抓住改革试错的机会。

  王府井商圈的升级改造从未停止,背后的逻辑是希望在还原历史特色的同时融入更精准的消费场景,提升人气和效益。

  为了打造更现代化的购物环境,自1992年起,王府井就开始悄悄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。历经8年,在1999年8月,一个现代化,更具时代特性的王府井步行街开街,也拉开了王府井商圈之后20多年的商业进化史。

  自2007年以来,北京百货大楼也经过多次扩容改造,伴随着北馆和西配楼的开业,营业面积已达到10万平方米,商场内调整了许多品牌、品类和业态,旨在改善购物环境,增加更丰富和更有效率的购物场景。

  而北京apm近年来引入了一些首次进入北京的时尚品牌、儿童体验业态和网红级的时尚轻餐饮,数据显示,目前到王府井APM店消费的绝大多数都是本地消费者,已经显现出对本地消费者的吸引力。

  2019年12月20日,王府井步行街北延正式开街亮相,北延段从金鱼胡同延长至灯市口大街,北延后步行街长度由原来的的548米,延长到892米。随之提升的还有大街两侧的景观、业态,王府井步行街正在向一整片文化、商业、旅游融合的更大商圈提升,其辐射范围也进一步提升。

  按照东城区对外公布的《东城区落实〈深化改革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〉实施方案》,王府井大街将转变一直以来以商品销售为主的商业模式,丰富服务业态,同时增加商业设施内服务设施的比例。

  2019年,国家发布王府井步行街的规划改造及“一院、两街、多节点”的后街经济,致力于在繁华主街的背后,打造北京最地道的味道和最本地化的生活方式。据了解,“一院、两街、多节点”的后街经济改造工程是整个王府井商圈升级的重点之一。计划中的一院,即王府井大街227号院,将被打造成金街会客厅;两街即王府井西街、王府井东街,西街将引入儿童体验业态,打造儿童业态聚集区域,东街则依托北京apm及希尔顿酒店,规划建设东街休闲区。

  王府井建管办专职副主任吕绘曾表示,在梳理了王府井大街115年的历史后发现,王府井不仅仅有商业,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一条国际化的商业街,不仅仅要看商业,还要看城市形象和多元业态。

  市场也为王府井商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利好机会,7月19日,商务部公布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:经国务院批准,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天津、重庆五个城市榜上有名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,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,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,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。自此,作为北京最知名的商圈,王府井需要整体规划。

  去年,北京市宣布将加快落实国家免税店创新政策,优化口岸、市内免税店布局。在此消息之前,王府井集团刚刚拿下免税品经营资质。据接近王府井集团的业内人士预测,未来免税店落地主要还是聚焦北京地区。

  商业风云变幻,显然,未来的王府井商圈可以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
漫话·王府井|中华第一商业街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 

“漫话·王府井”和“规划·王府井”是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《王府井综合规划项目组》建立的专栏,旨在交流、介绍王府井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物,让更多朋友了解王府井。欢迎业内同仁和社会人士来稿,期待与您共同探讨,让王府井更美好!

王府井大街,南抵长安街,北至五四大街(朝阜大街),全长约1.8公里。其中长安街至金鱼胡同段为王府井商业步行街,约800米有余,是老北京商业一块响当当的“金字招牌”,有“中华第一街”和“金街”的美名。据姜纬堂老先生撰文,那口著名的“王府井”位于步行街北端西侧,正对新东安商场西门(今益民食品店门前)。

然而除了这口被关注的“井”,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是,这里不仅有伴随新中国成长的商业传奇,更有与北京城历史和与中国近代史密不可分的厚重文化。

“王府井”的名字如何演变而来?

这里如何成为近代北京首屈一指的商业街?

其发展历程为现代王府井留下怎样的文化遗产?

有没有可能利用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源,为现代商业街区增加文化深度,强化风貌特色,让老牌商业街区历久弥香?

通过挖掘史料、寻找空间遗存、梳理文化脉络,本文希望为上述问题找到答案。

王府井街区历史演变简述

1

历史演变梳理、区位影响因素分析

这里所说的王府井街区是指包含了王府井大街的1.65平方公里范围,南抵长安街,西靠南北河沿大街(皇城根遗址公园),北至五四大街(朝阜大街),东至东单北大街(崇雍大街)。

这片区域位于老北京城的核心,元代以前是不出名的小村落,根据张江裁(1908~1968)《燕京访古录》记载,隋唐时代的燕王府曾坐落这里,至今有“帅府园”地名与这段历史呼应。王府井地区的街巷格局是随着元大都的修建逐步形成的,经历元明清民国四代的演变,逐渐成为京城首屈一指的繁华地带。

王府井大街的名字也由最早的“哈达门丁字街”演变为“十王府街”、“王府大街”,至光绪年间(1905年)始称“王府井大街”,民国期间有过短暂的“八面槽”和“莫里循大街”,以及文革期间被称过“人民路”,最终在1975年又变成现在的“王府井大街”。

梳理王府井街区演变,可以得到下表:

▲ 历史演变梳理

可以看出,从13世纪位于元代禁苑之侧到如今与中华第一街长安街毗邻,王府井借助其周边环境的变化,兼收并蓄,为自身发展吸取了动力——元代小贩、明代王府、清末市场、民国西学、中华商街——每一个时代,都令王府井的繁荣多一个层次、上一步台阶。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、文化、商业特征重叠累加,使这块空间始终像磁极一般,汇聚了达官显贵与平民百姓需求、中国与外国特色,成为一个历久不衰的市井繁华地。

▲区域影响要素分析

在这个区域体现了——自主发展、包容创新、文商共享、领先时代的特征。

• 自主发展:从东华门外商业的聚集,到传教士兴建学校、投资医院,个体行为自下而上影响了街区的风貌

• 包容创新:对路边摊贩集中安置,接受科学教育普及,对外来人群、文化、业态的包容促进了区域的繁荣

• 乐享文化:商业、文化并行不悖、相得益彰,为不同时代的市民提供了首屈一指的繁华去处

• 领先时代:清朝北京最早一座综合市场——东安市场,民国京城最优秀的中学——男育英、女贝满,新中国第一店——北京百货大楼,至今国内最顶尖的医学院——协和……

王府井街区空间格局沿革

2

道路骨架、文物保护单位与标志性建筑

分析王府井区域的道路骨架、文物保护单位与标志性建筑,不难发现各朝代的空间积淀,构成了该区商业、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
2.1

元朝奠定的路网结构——丁字街+鱼骨形

元代建立了北京老城路网系统的基础骨架,其鱼骨状结构在现代王府井街区仍清晰可辨。《析津志》中称王府井为哈达门丁字街,靠近王宫禁苑、正对丁字街的区位,是王府井聚集商业、人气的根基。可以说,元代王府井的空间形态,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。

▲元代王府井街区空间格局

2.2 明清增设的王府与居住——商业的繁华与衰退相伴

从明代到清代中叶,王府井的演变相对平缓。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,在东华门外修建了数座王府,这里的地名由元代“哈达门丁字街”变为“十王府街”,商业则延续了元代的繁荣,并与东四商业区相连成片。

到了清代,王府纷纷易主、商业清退戒严,王府井的市井繁华不再,城市功能以居住和王府配套服务为主。参考《乾隆京城全图》,可以推测清末剧变之前的王府井面貌。这一时代保留至今的空间遗存,主要以寺庙建筑和四合院民居为主。前者包括东四清真寺与法华寺碑,后者包括多座四合院民居。虽然数量有限,但作为明清北京民用建筑的形制样本,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。

▲明清王府井街区空间格局

2.3 清末民国注入的新形制——汇聚中外古今

清末民国的北京经历了从外至内的剧变。1900年6月义和团烧毁前门外大栅栏,至外城商贩涌入内城,清政府将其集中安置到王府井大街的东安市场。自此,王府井成为内城首屈一指的繁华商区。(见《京华百二竹枝词》“新开各处市场宽,买物随心不费难,若论繁华首一指,请君城内赴东安。”)

1901年,《辛丑条约》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,大量洋人来到北京,聚居在与东交民巷一路之隔的王府井大街,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建立的新式学校等,为王府井注入了新的文化特征,留下了具有特色的空间遗存,包括名人故居(黎元洪、老舍、贝熙业、曹汝霖等)、宗教建筑(东堂、中华圣经会、基督教救世军中央堂等)、公共服务建筑(贝满女中、协和医学院、北京饭店、涵芬楼书店等),展现了民国期间的新生活、新文化。

▲清末民国王府井街区空间格局

2.4 共和国促进的大成就——中华第一商街

共和国成立后,王府井的形象地位进一步提升。这里比邻中华第一街长安街,核心区位越发凸显。在物资匮乏的建国初期,王府井是以“物资丰富”的形象,成为北京乃至全国老百姓心目中“奢侈”的代名词,成为人民心中当之无愧的“中华第一商街”。 同时,新的文化功能也逐渐入驻王府井,为这一时期留下了独特的空间遗存——首都剧场、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新型剧院替代了往昔东安市场的戏院茶楼,最早的中央美术学院(及美术馆)也坐落于这一区域,为王府井的商业氛围增添了文化韵味。此外,东方广场工地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果——这片八百年历史的都市核心区下,竟然深埋着古人类文化遗址,为王府井地区增添了新的历史维度。

▲现代王府井街区空间格局

2.5 历史空间文化展示价值评估

王府井历史空间资源丰富、类型多样,体现了街区不同历史断面的空间形态与生活风貌。如何将这些遗存背后的历史积淀传递给大众,对于传递王府井文化、提升王府井品牌有着重要意义。为此,我们筛选出价值突出的历史建筑,作为王府井历史文化展示的主要空间资源。依据如下:

• 历史价值是否突出

• 建筑特色是否鲜明

• 是否允许进入参观

• 外来游客是否会对建筑内部日常活动造成干扰

经综合评估,提取重点历史文化空间资源如下:

▲王府井重点历史文化空间资源

从下图可以看出,这些资源多数沿王府井大街主路分布,少量在支路上。这也为展示策略提出了指引——深挖历史内涵,强化空间引导,让游客在逛街的同时能够感受历史的脉动,为商业活动增加文化体验。

▲王府井历史文化资源分布

非物质文化遗存的梳理

3

口述历史、时代记忆

在丰富的空间遗存之外,王府井地区还有大量的时代记忆以地名、故事等形式留存,它们同样是王府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深入发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价值,对于讲述王府井故事、丰富王府井游览体验、塑造王府井文化品牌,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3.1 街巷胡同往事

老北京每条胡同都有故事,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来历。或根据空间环境、人物、功能等特征,由老百姓约定俗成;或因特定历史原因,由官方命名而成。梳理王府井地名的来历,对于了解王府井的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帮助。

首先,“王府井”这个地名,从元到现在数次变化。从丁字街,到十王府,再到王府大街、八面槽、莫里循大街,直到现在的王府井步行街。每一个名字都包含了一段历史。

▲王府井名称演变历程

其次,王府井区域内共计35条胡同街巷,诸如翠花胡同、东厂胡同、大鹁鸽胡同等名字,也都记录着一段独特的历史。

▲王府井胡同街巷名称挖掘

对王府井区域街巷胡同名称来历的挖掘,可一窥该区域昔日承载的功能——商业服务、政府办公、宗教建筑、名人故居(曾住地)等。进而亦可循迹感受到不同时代的脉动,一桩桩历史事件在这个舞台上徐徐展开,一个个历史人物登场又谢幕。

▲王府井胡同街巷承载功能

街巷胡同背后的故事,是对王府井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的重要印证,比起有限的空间遗存,或许更有助于展现王府井的全貌。

北锣鼓巷 (16).jpg

3.2 近现代商业记忆

商业记忆是王府井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,著名的东安市场、百货大楼、利生体育等都是留存在老北京人心中的王府井记忆,甚至是新中国城市生活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在此我们提取几处在王府井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地点,包括:

▲王府井代表性商业

王府井的近现代商业记忆始于东安市场。这座北京最早的综合市场建于1903年,因邻近皇城东安门而得名,从摊贩云集的露天市场逐渐成为聚集各类商号、书店、游艺等北京城内首屈一指的商业中心。诸多北京老字号、曲艺界名人都与东安市场有着深厚渊源。

1949年起,王府井商业迎来了新一轮繁荣——中央文化机构《人民日报》出版社、全国最大的新华书店和外文书店在此生根发芽。同时,响应中央号召,上海诸多知名零售服务业品牌亦在王府井开设了分号——义利食品、蓝天服装、中国照相馆、四联理发店等,为北京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商品与服务。

在物资匮乏的建国初期和计划经济时代,琳琅满目的商品与高水平的服务,再加上重要的区位,王府井成为“富足”、“喜庆”乃至“奢侈”的代名词。第一双球鞋、第一本字典等童年回忆和婚生嫁娶等人生大事,也在无数老北京人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幸福滋味。外地的游客们亦把去王府井逛街视为必要的行程。

3.3 流动的风景——王府井公交车

王府井还有一道逐渐淡出视野的流动风景线——老北京电车103、104号。从极具历史价值的北京第一代无轨电车“小京一540”投入运营,到北京昔日最优秀、最主力的电车“BD562”退役,王府井大街上的这两条公交车风景线折射着北京电车的光辉历程。

▲北京第一条无轨电车

1957年,北京有了第一辆无轨电车——“北京一型”。1958年途径王府井的电车开通,后经过多次改名、改车型、改路线,成为现在大家熟悉的103路、104路公交车。

▲单机无轨电车

1956 年10 月,由陆兆凤、张斐卿等人研制成功京一型单机无轨电车(BD540 型)。1957 年2 月26 日,开始投入运营,被称为电车小京一540。到1989 年全部停驶报废(一说1981年在107路结束运营)。

▲第1.5代电车“小改大”

在新一代电车出现前,为增加运力,第1.5代电车,俗称“小改大”出现了。但是供单机电车使用的发动机难以拖动拼接起来的两辆电车,“小改大”开得慢,两年就退役了。

▲BD560 北京最经典车型

BD560被公认为北京最经典的车型——1958 年10 月,北京市公用局无轨电车制配厂瞿汝彪、李英武、蔡德诠等人研制成功BD560 型铰接式无轨电车。次年投入批量生产,1959 年至1967年共投入运营171 辆。从1982 年起陆续停驶报废。1991年,北京最后一辆大京一型电车在106路结束运营。

▲北京最经典的无轨电车

1979 年,电车公司制配厂工程师黄伯金、夏力行、臧玉海等人研制成功BD562 型铰接式无轨电车,是北京无轨电车中最经典的一种,曾是主力军,现在已消失。BD560、BD562型电车运营时间久,成为许多老北京人不可磨灭的童年、青春回忆的一部分,因此,关于它们的资料、绘画十分丰富。

▲如今熟悉的电车

1999年以后,103、104路无轨电车变成了当下北京人熟悉的样子——更大、更方、正灵活,有了空调。

3.4 非物质文化遗存资源的利用

与具有空间实体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同,这些故事、记忆虽然广泛地见于史料、书籍、网站,但在体验上多少存在断裂感——追溯历史的人,并不身处历史的发生地;历史的发生地,已经没有相关的线索。因此,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存,如果能将其与物质空间良好结合,就更便于人们“睹物思人”、“揽胜怀古”。

王府井区域在历史上始终有着“敢为天下先”的实验精神——商业、文化、现代教育、时髦商品与新型业态……无不以王府井为前哨,辐射全城。这样的发展历程,使得王府井区域兼具空间、非空间遗存类历史文化资源,十分难能可贵。如能将两类资源综合利用、互为补充,将有机会激发王府井整个区域的活力,为地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

  图为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一角。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摄

  在北京寻热闹繁华处,不少人会首推王府井。不久前,这条全国著名的商业街跻身“全国示范步行街”。现在的王府井什么样?做示范的“好学生”是怎样炼成的?未来又该怎样进阶?带着一连串问题,记者走进王府井,一探究竟。

  卸去浓妆转型发展

  出北京地铁1号线王府井站向北踏上步行街,繁华热闹的商业氛围扑面而来。这条素有“金街”美誉的街道上牌匾高悬、店铺林立,从早到晚,人流熙来攘往。高大上的首店、旗舰店、购物中心齐齐整整分布在街道两侧,街头雕塑旁花池座椅中,逛累的行人在歇脚纳凉,一派浓浓的人间烟火气。

  几年前,这条步行街可远非如今这般清爽适意的模样。王府井这张“金名片”虽然吸引外地游客云集,却一度淡出了北京人的生活。街上水吧林立、门面杂乱、各种旅游纪念品充斥街头巷尾。2016年的客流分析数据显示,王府井的客群中,本地人只占20%。

  “良性循环的商业街应该让本地人常来,外地人必来。这个数据恰恰暴露出当年的问题——高品质商业设施被低质量使用!”王府井地区管委会副主任毛向春告诉记者,2016年起启动的第五次改造,从业态升级、景观提质、交通优化、科技赋能、管理精细……一步步推动街区转型升级。

  此后,广告牌匾动态管控机制建立,超大超高、色彩杂乱的巨幅广告牌匾被拆除;开了多年的水吧没有了;违建、临建、占道经营被清退,临街小门脸、小档口、伪老字号销声匿迹;步行街向北延伸,串联起更多商业、文化设施,有了“垃圾不落地”严苛标准,街面整洁可席地而坐。

  2018年,王府井步行街成为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。此后3年,街区品质进一步提升。“我们一直在探索‘减量发展’背景下传统商业街区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。”毛向春告诉记者,未来王府井将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一流步行商业街区。

  优化提升宜游宜赏

  卸去不合时宜的浓妆,王府井开始以结构优化作为重要抓手,向“北京人常来,外地人必来”的目标努力。坚持文化引领,实施“商业+”发展战略,即“商业+文化,打造韵味王府井;商业+时尚,打造动感王府井;商业+生态,打造品质王府井;商业+科技,打造智慧王府井”。

  几年来,百货大楼音乐喷泉广场升级了,成为主街最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;儿童艺术剧院前建了西街儿童主题广场,“五牛”城市雕塑引人驻足;花箱座椅分列大街两旁,施工围挡变成“绿植墙”……各具特色的精致空间,让金街更宜人、宜游、宜赏。

  环境好了,高端项目蜂拥而至。2018年,中高端零售旗舰项目——王府中环开业;不久后,嘉德艺术中心成为街区文化新地标;拥有百年历史的吉祥戏院复建工程顺利竣工。近3年,王府井累计新增高端商业文化设施21万平方米。

  新项目接连落地,老商业也在错位发展中寻得机遇。东安市场定位“国际时尚买手制百货”将于年底亮相,金街燕莎拟打造为“以北京人文精神为底蕴的体验型时尚潮流新地标”。in88、淘汇新天等7处建筑单体、共计7.8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整体改造已基本完成。

  百货大楼拿掉200个专柜,引进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哈姆雷斯儿童玩具旗舰店;银泰引进乐高,年销售额过亿元;亚洲最大ZARA全球旗舰店、Adidas国际品牌中心、“京味”沉浸式空间和平菓局等,成功吸引本地客群回流。

  “从卖场变成秀场,鼓励大街商业从零售空间向体验中心转变。”毛向春说,王府井侧重内容升级,沉浸式、体验式、场景式的业态越来越多。在商业空间转型提升的过程中,近3年就有95家首店、旗舰店、网红特色店落地王府井。

  截至2020年10月,步行街本地客群占比由20%提高到30%以上,客单价居全国11条试点街区之首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本地客群占比达到五成以上。

  四位一体同频共振

  街区更新离不开硬基础的改造,更少不了软实力的提升。

  随着王府井商会不断壮大,原本互不相识的商家建起异业联盟,抱团推出行销互惠项目,满足全客层需要。同时,街区运营管理平台搭建完成,王府井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转型王府井地区管委会,强化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职能,街区逐步形成政府、商会、运营公司、商家“四位一体”的治理格局。

  针对王府井步行街经营主体多元、构成复杂,各家在经营理念、改造方向、实施节奏方面存在巨大差异。几方合力搭建起政府、产权单位、经营单位多方沟通协调平台,引导推动业主和经营方调整升级,最终实现“同频共振”。

  而今的王府井,早已不仅仅是一条街,拥有“一核四区”功能布局。即以步行街区域为核心区,在强化商业功能的同时,向四周辐射拓展:向南实现商业商务融合发展,打造高端商业商务区;向北衔接美术馆、新隆福,以嘉德艺术中心和首都剧场东扩为带动,打造文化艺术体验区;向东与金宝街联动,打造高端商务区;向西承接故宫文化外溢,打造文化旅游与文化生活示范区。

  这里是新场景的集合地。通过全量、即时、动态、精准地分析街区客流、运行、管理等数据,实现大数据引导街区消费升级。“魅力王府井”小程序为消费者提供“一站式”全方位购物服务体验。实现5G全覆盖后,智能触屏、AR导购、AR试衣镜等越来越多出现在商家应用中。

  这里是商业活动的首选地。每年举办金秋购物季、金街过大年等促消费活动,开展北京时装周、“故宫以东”、“艺术+”超级街区、深山集市等活动。3年来累计举办文化、艺术、商业、旅游、运动休闲、展览展示等活动142场次。

  不久的将来,随着地铁8号线三期贯通,王府井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这片被给予厚望的区域将继续拥抱新消费、吸引新流量,打造扩大开放的窗口、首都最亮丽的名片。

东方广场-东方豪庭公寓.jpg

  王府井大街南起长安街、北至五四大街,全长1818米,其中,东单三条至灯市口大街段长892米为现状步行街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,历经5次改造,这里已形成集购物、商务、餐饮、文化、娱乐、旅游、休闲于一体,以步行街为核心、“金十字”为骨干、辐射1.66平方公里的街区式发展格局。王府井大街有753年建成史和117年商业街史,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“厚重多元 包容创新”的街区文化。这里拥有东堂、协和医院旧址等文物31处,首都剧场、中国儿童艺术剧院、王府井书店等文化设施10余处,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,东来顺、吴裕泰、盛锡福等老字号品牌35个。

东方豪庭公寓附近小学有哪些?一下为不完全列表

1.史家胡同小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.景山学校(南校区)

3.灯市口小学

4.东交民巷小学

5.东交民巷小学

6.府前胡同小学

东方豪庭公寓附近东城都有哪些中学?重点中学都有哪些?

五中分校、二中分校、一七一中学、文汇中学、景山学校、汇文中学、崇文门中学